女性脫髮問題近年來愈趨普遍,無論年輕少女、職業女性、甚至銀髮族,都會因不同原因而面對掉髮困擾。對香港女性而言,不單影響外觀與自信心,更影響社交與心理健康。本文全面剖析女性脫髮的原因、各類型常見的掉髮表現,並結合中西醫及日常護理智慧,讓你找出最適合自己的預防與治療方法。
受都市生活節奏快、壓力大、飲食失衡和環境污染等多重因素影響,近年脫髮成為不少香港女性的煩惱。過往「脫髮」幾乎等同男性專利,但現今越來越多年輕女士、甚至孕婦、媽媽及更年期女性都深受其害。掉髮除了帶來外觀困擾,影響自信和情緒,亦可能反映身體不同健康警號。
人體每日自然掉落約50-100條頭髮屬正常,掉髮量明顯增加、或出現分界稀疏、頭頂髮量減少、髮絲明顯變幼變薄,就屬於異常脫髮。
類型 | 特徵 |
---|---|
休止期掉髮 | 全頭髮量均勻稀疏,常因壓力、產後、飲食或藥物影響 |
女性型雄性禿 | 分界稀疏、髮質變薄,通常保留前額髮線,與男士表現不同 |
斑禿 | 局部繼發性圓形禿髮,有時與免疫力失衡有關 |
長期精神緊張、熬夜、憂慮、壓力事件(失戀、家庭巨變等)會令大量頭髮提前進入休止期,出現「壓力性脫髮」。這類型短時間內全頭掉髮明顯。
蛋白質、鐵質、鋅、維生素B群或生物素等不足,令髮根營養不良。極端減肥、偏食、素食未均衡攝營養,亦常見於年輕女性。
女性型雄性禿,多與家族有掉髮歷史相關(尤其母親/外祖母有同類脫髮問題),但通常較隱性,頭髮變幼、稀疏不明顯,常常直至中年或更年期才逐漸浮現。
長期使用含有害化學成份的洗護產品、過度染髮、燙捲、燙直及綁髮太緊,都會損害毛囊和頭皮健康。
免疫失調(如斑禿)、部分抗癌藥物/慢性病用藥及頭皮炎症(如脂溢性皮膚炎)等,都可能導致頭髮大量脫落。
頭髮整體變薄、髮質變幼
頭頂分界明顯稀疏,常見於梳頭、扎馬尾時出現
洗頭掉髮量明顯增加,排水口易阻塞
枕頭上、座椅看見不少落髮
出現圓形斑剝型掉髮
小測試:
用手輕拉約50條頭髮,脫落超過5條屬異常
照鏡分界變寬,頭皮曝光變多
每天掉髮超過100條(建議用梳子收集計算)
荷爾蒙治療/抗雄激素藥物:如螺內酯(spironolactone)、避孕藥,須經醫生處方和檢查。
鐵質/營養補充劑:改善因貧血或營養流失引致脫髮
PRP富血小板注射、雷射治療及頭皮微針等臨床方案,能刺激髮根生長。
植髮手術:針對局部禿髮但後腦供髮健康者(一般女性較少須要)。
補腎、養血、疏肝、活血常見調理方向
常用藥材/湯水:何首烏、女貞子、黑芝麻、黑豆、阿膠、枸杞、當歸等
合理應用健脾、補血、舒壓、安神湯水,有助抑制掉髮並養髮生髮
洗頭水以溫和、不含矽靈/酒精為佳,每次洗頭後以毛巾輕印頭皮
選擇寬齒木梳,避免梳頭時拉扯
減少高溫造型、電棒、染燙次數
髮束請選鬆緊適中、不過份拉緊頭皮
飲食均衡,避免高糖、油脂及過鹹食物,戒煙酒
增加鐵質及蛋白質攝取(紅肉、海鮮、雞蛋、深綠色蔬菜)
多做有氧運動及保證睡眠充足
建議維持足夠休息、適量攝取蛋白質與鐵質、避免極端減肥
可嘗試中藥調理或生髮溫和按摩促進頭皮循環
平時注重腎氣補養(黑豆、黑芝麻、何首烏、堅果)
女性脫髮不單為外表煩惱,亦直接影響自尊與自信心。一旦開始出現掉髮,應積極尋求專業協助和家人支持,不要孤軍作戰。香港有不少女性互助小組可分享經驗共勉。學懂感恩及欣賞不完美自己,培養多重興趣,豐富精神世界,能有效減輕焦慮。
女性脫髮成因複雜,治療及護理絕非單一方案能解決。無論是藉外用藥物、激光/PRP臨床技術、抑或中藥調理、食療+壓力調適,每位女士都需要找出自身掉髮根本,再對症下藥,建立屬於自己的健康護髮習慣。期待每一位香港女性都能找回自信、擁有健康美麗的頭髮。